特困救助供养相关定义厘清及问题解析
发布时间:2019-09-18

1.什么叫特困救助供养?

特困救助供养是指国家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包括基本生活、照料护理、医疗救助以及丧葬等方面的供养。
2.哪些人享受特困救助供养待遇?

特困救助供养对象包括城市“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对象,具体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或者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3.特困救助供养包括哪些供养内容?

特困供养的内容包括提供基本生活条件、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提供疾病治疗、办理丧葬事宜等。

4.特困救助供养待遇是通过什么程序评定的?

评定程序一般经过申请、评议、审核、审批四个环节。

5.怎样申请特困救助供养?

由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按规定提交相关材料,书面说明劳动能力、生活来源以及赡养、抚养、扶养情况。本人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他人代为提出申请。提出申请的同时应填写《社会救助家庭诚信承诺和经济状况核对授权书》,授权经办机构核查其家庭经济状况。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村(居)民委员会对无民事行为能力等无法自主申请的,应主动帮助其申请。

6.特困救助供养的形式有哪些?
特困人员可以在当地的特困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也可以居家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可以自行选择供养形式。

7.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有什么区别?

集中供养的特困人员,由县级民政部门按照便于管理的原则,就近安排到相应的供养服务机构;对智力残疾或患有精神障碍的特困人员,应指定符合条件的供养服务机构接收;未满16周岁的,一般应安置到儿童福利机构。

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经本人同意,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可委托其亲友或村(居)民委员会、供养服务机构、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提供日常看护、生活照料、住院陪护等服务,同时明确责任,签署监护协议。有条件的地方,可为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提供社区日间照料服务。 

8.特困救助供养的标准是怎样规定的?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包括基本生活标准和照料护理标准。基本生活标准应满足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所需,原则上不低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的1.3倍。照料护理标准要按照“分类定标、差异服务”原则,对失能特困人员的照料护理标准原则上不低于本年度当地最低工资标准2倍,对半失能特困人员的照料护理标准原则上不低于本年度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5倍。

9.特困供养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是怎么配备的?

供养服务机构根据供养对象人数和照料护理需求,按照一定比例配备服务人员,原则上服务人员与供养对象的比例不低于1:10,服务人员与失能、半失能供养对象的比例分别不低于1:3和1:6。服务人员不足的,可由县级民政部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向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购买服务。

10.特困供养服务机构服务人员的工资待遇是多少?

特困供养服务机构服务人员的工资不低于每人每年4万元(含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待遇),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并按时拨付。

11.特困人员的私有财产是否受到法律保护?

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申办过程中,特困供养人员的私有财产和土地承包经营等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要求其以放弃以上权利作为享受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条件。

12.特困人员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终止救助供养?

一是死亡、被宣告失踪或者死亡;二是经过康复治疗恢复劳动能力或者年满16周岁且具有劳动能力;三是依法被判处刑罚,且在监狱服刑;四是收入和财产状况不再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五是法定义务人具有了履行义务能力或者新增具有履行义务能力的法定义务人。

13.特困供养制度同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社会福利等制度的如何衔接?

特困人员可同时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和高龄津贴等社会福利待遇。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的,不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具备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的,不再适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的残疾人,不再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14.如何处罚违反特困供养服务机构规定的行为?

对于违反特困供养服务机构的规定,扰乱正常生活秩序的;打架、斗殴,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损毁、盗窃、侵占供养服务机构或者其他供养对象财产的;其他违反规定的行为,服务机构要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停止集中供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5.如何处罚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

对私分、挪用、截留特困救助供养款物的;私分、挪用农副业生产经营收入的;辱骂、殴打、虐待特困对象的;盗窃、侵占特困供养对象或者供养服务机构财产的;其他违反规定的行为,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予以辞退;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评论留言
没有留言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