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殡葬的意义
绿色殡葬是国家高度重视和极力推广的生态项目,意义蕴含着对自然的尊重,以及以人文本的生态价值理念。推行绿色殡葬新模式对生态建设的顺利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性作用。不建坟墓,不占用大面积土地资源,扫墓的时候以鲜花祭扫,以培土寄托哀思,是我们周围的青山更加翠绿,使我们的空气更加美好,这不仅让先人回归大地,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
绿色殡葬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一、资源最大化利用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国家和社会要对这些老人们负责。但是可以预见的是,中国人口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以及现在人对生育概念的不重视,发达国家已经面临着低生育的问题。所以未来老人恐怕比新生儿童还要多的社会问题不容忽视。伴随着就是老人的死亡率的问题,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人每年死亡人数大概在2000万左右。
按照目前的公墓数量,最多在10年内所有的公墓资源也将枯竭,也就是说没有了。现在有些大城市已经开始限制公墓购买了,也就是说在不久的时候,无疑会出现“死人和活人”抢地的现实,那么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途径,只能是推广绿色殡葬,尤其以 树葬、壁葬、花坛葬,海葬这些模式来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
二、有利于生态文明的建设推广
倡导绿色殡葬,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广环节。因为这有利于培养公民尊重自然的意识,自从进入工业化以来,地球上其他物种每年平均都会灭绝至少1种生物。是的,在自然界每一种生物都是大自然体系的构成要素。而绿色殡葬表现了更加积极向上,绿色环保的生态理念。
另外绿色殡葬要求我们减少破坏环境的殡葬方式,让墓地园林化,生态化。绿色殡葬所倡导的殡葬方式是回归大自然,以一种新的形态重新进去生态链中,与自然共生从而永生。在绿色殡葬中,树葬和花坛葬更是引导人们爱护树木花草,共同维护墓地的绿化和生态。
三、符合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绿色殡葬是以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利益为主要目的的。他让人人 的价值 自由发展与全面实现 、人的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的融合统一为本,体现了人的利益与 自然的利益相统一的以人为本的生态价值观 。另外他也符合中国传统哲学的理念。
天、地、人合一,合乎自然之道。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世代轮回”的观念,以及“入土为安”的思想。同时,正所谓,“化作春泥更护花”,福泽后人,造福子孙。
公墓是为城乡居民提供安葬遗体(骨灰)的公共设施,分为经营性公墓和公益性公墓。全市有17个镇6个农林场,共有一座经营性公墓,属于有偿服务的公共墓地;五座公益性公墓,其中市级一座,镇级四座,属于非营利性的公共墓地。
1、文昌市青山岭公墓:地处文城镇青山岭,始建于1994年7月30日,总的占地面积共183亩,分为经营性公墓和公益性公墓,其中经营性公墓占地面积123亩,建设墓穴约5000个,主要是为本市居民提供遗体(骨灰)安葬,属于第三产业;公益性公墓占地面积60亩,建设墓穴4850个,主要满足我市项目征地需迁移的坟墓、部分特困对象及无名尸坟墓的安置。
2、龙楼镇公益性公墓:地处龙楼镇航天发射场旁边,占地面积123亩,建设墓穴5500个,主要满足航天发射场征地村庄及龙楼镇其他建设项目征地迁移坟墓的安置。
3、文城镇公益性公墓:地处文城城南村委会衙前村民小组,占地面积66亩,建设墓穴6875个,主要满足文城镇地区周边涉及村庄坟墓的安置。
4、东郊镇公益性公墓:地处东郊镇中南村委会排港下村民小组,占地面积50亩,建设墓穴4517个,主要满足东郊镇地区周边涉及村庄坟墓的安置。
5、农垦橡胶研究所公益性公墓:地处农垦橡胶研究所经济林地里,占地面积20.3亩,建设墓穴1500个,主要满足橡胶研究所地区坟墓的安置。
上一篇: 市民政局开展殡改政策下乡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