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上午,文昌市召开2023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全省民政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22年全市民政工作,安排部署2023年民政重点工作任务。文昌市养老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会议、殡葬改革联席会议、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镇分管领导及民政助理,市民政局领导班子、各室办及下属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民政厅的有力指导下,全市民政系统始终站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和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发展中思考谋划推进民政工作,坚持项目化、清单化扎实抓好重点工作和重要事项,民政工作多点开花、亮点突出、成绩显著。完成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探索实践村级社会救助协理员能力考核机制,民生兜底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印发《文昌市养老服务产业发展鼓励支持措施》,牵头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月等系列活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健全完善;推动市、镇殡葬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创新开展“鲜花换纸钱”活动,宣传推广公坡镇水北村、东路镇美德村移风易俗先进经验,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扎实有力;罗豆居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全省率先建成并投入使用,推动成立文昌市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文昌市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指导270个村(社区)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落实“四议两公开”和村(居)务协商制度,扎实开展“僵尸型”社会组织整治、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专项清理整治等活动,在17个镇设立社工站,指导市慈善总会开展“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项目,基层治理和社会组织管理规范高效。
会议强调,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建设文昌全域航天城的关键之年,要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健全社会救助机制,编密织牢民生保障底线。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按程序纳入低保、特困、临时救助范围。落实低保渐退期、就业成本扣减政策,做实做细民政系统脱贫攻坚“后评估”迎考工作。强化低保备案管理制度,杜绝“人情保”“关系保”。二是坚持创新突破,促进“一老一小”事业高质量发展。强化“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落实养老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继续贯彻实施“两法一规”,推动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走深走实。三是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社会事务服务效能。加快推进公墓建设。指导各镇各村(居)委会组建红白理事会并发挥作用,把治丧规范纳入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规范特困人员节地生态安葬活动。按照3A级标准建设市级婚姻登记处,实现集中办理婚姻登记业务。规范疑似精神障碍流浪乞讨受助人员诊治工作,推进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寻亲和落户安置工作。四是精准施策发力,推进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组织开展村(居)“两委”干部素质能力轮训,进一步提升村(居)“两委”干部政治意识和履职能力。指导推进大社区项目建设,完善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范镇场和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事项,推动基层放权赋能减负落地见效。五是深化社会组织管理改革,提升社会工作质量。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指导各行业协会商会制定减免收费、降低收费额度、规范收费标准项目清单,严格规范管理。推广使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指导社工站发挥作用,深入开展服务活动,不断提升社会认同度。
会议要求,各镇党委政府、各级民政干部要认清民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精准把握民政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任务要求。要继续深挖民政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作风、服务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对症去疴,全面提升能力水平。同时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民政工作的“主基调”“重头戏”,加大制度集成创新力度,拿出实招硬招新招,积极破解制约瓶颈,合力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